"东楮岛"村名的由来

东楮岛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楮岛村建村于明神宗万历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丰臣秀吉用武力统一了日本,把持了日本朝政,“并欲侵中国,并朝鲜而有之”(《明史日本传》)。明神宗万历二年(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侵入朝鲜,日本侵略军在釜山登陆后,到处“放兵淫掠”。号称朝鲜三都的汉城、平壤、开城,遭到严重破坏,“数百里间,荡为灰烬”(《继皇朝史略》),朝鲜“八道几近没”(《明史朝鲜传》)朝鲜人民纷纷外逃,很多人乘船逃到山东半岛来,其中有一船在海上遇到风暴,抢滩登上海岛,全船人得到获救,为感激上苍,特在岛的东南建立一座庙宇以作祭祀,并在庙宇周围栽上楮树,楮树逐渐栽植下来,遍及全岛,因此“楮岛”叫开了,又因其位于陆地东端,故名东楮岛。据该村村志记载,明神宗万历年间,卢姓居民由今宁津办事处宁津所存徙此定居成村。清顺治年间毕姓居民由今东山街道办事处柳树集村、王姓居民由今宁津街道办事处所东王家村相继徙此居住,原卢姓居民外迁,现有王、毕、张、姜、吴、杨六姓分居于全村。自明万历年间至今400余年卢氏及陆续迁入的毕、王等氏在此居住生活,兴建了民宅、祀堂、庙宇、学校,修建了水井、道路等,逐渐达到今天的村落规模。东楮岛古老的历史遗迹和传说以及**海文化特色的渔家民俗既多姿多彩,引人遐想,又极富历史文化内涵。

民居的突出特征是地方性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才有什么样的民居。看待一种传统民居,要从它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处多方面相关的内容来认识,那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这种民居。对海草民居也是如此,因为它濒临大海的山川、河流、土地,海草、泥土、石头、木材等。*主要的是,由认识和利用这些自然物质的人。正是这种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物质结缘,产生了海草民居,形成了海草民居区域带。所以,海草房的地方性,是这个地方的自然物质与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的居住意识和习惯所决定的。有了这种特定的地方性,海草房区域带的轮廓便清晰的凸现出来。

首页    渔村文化    "东楮岛"村名的由来
浏览量:0
收藏